机械网-如何正确判断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截至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到达6.6亿吨,粗钢产量到达5亿吨,国内表观消费量4.53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生产能力超过生产量1.6亿吨,超过国内消费量2亿吨。依照欧美国家将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79%—83%作为产能多余的标准,我国钢铁行业在2008年就已出现产能多余。
进入2009年以来,随着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钢铁行业运行情势延续好转。2009年2月开始,粗钢产量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同时产销率开始出现复苏,库存也在降落言语性癫痫怎么预防。到2009年5月地奈德乳膏,产销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国内89家大中型钢厂自2008年10月亏损以来首次盈利。根据新增产能及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估计2009年粗钢产能大致与去年底的6.6亿吨持平,最高不超过7亿吨。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6月份粗钢产量到达494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近6%,折算成日产量为164.8万吨。按6.6亿吨年产能计算,产能利用率已恢复到90%以上,即便依照7亿吨年产能计算,产能利用率也已超过85%。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产能多余已开始减缓。
虽然6月份钢铁行业整体情势向好,但钢铁行业内部却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多余,主要表现为高端产能多余,低端产能相对不足。由于1段时期内市场紧俏加上产业政策的鼓励,我国高附加值的钢铁品种如不锈钢、宽厚板、热轧和冷轧薄板等的产能扩大很快。近几年我国每一年新增粗钢能力5000万吨左右,其中90%的对应品种为板材。以冷轧板材为例,2001年至2007年,我国各类冷轧机组(包括冷轧机和冷轧带钢轧机)的产能由1300万吨升至5000万吨,2008年底更是到达7500万吨,远远快于同期我国全部钢材产能的增速。
但是进入2009年以来,板、线材的市场需求明显分化。对建材特别是罗纹钢和线材产品的需求快速上升,建筑钢材特别是铁路建设所需的钢轨产量已达历史新高,企业已出现超负荷生产现象,而热轧板卷、中板等板材品种市场显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状态。反应在企业的生产上,转型为主产板材的大型钢铁企业大都在减产,而以生产线材为主的中小钢铁企业却在加速马力生产,大多建筑钢材生产企业乃至连要关闭或已关闭的产能都重新开动起来。今年以来排在增产前50名的绝大部份是500万吨以下的中小民营钢铁企业,宝钢、武钢、鞍钢等大企业都在限产,比例大致在20%左右。另外,我国钢铁行业的结构性多余还反应在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产能的数量仍然非常可观。2008年底,不符合产业准入标准的炼铁产能1.6亿吨左右、炼钢产能1.9亿吨左右,相当部份是近几年盲目投资背规建成的。
今后几年钢铁行业需求与产能多余情况的判断
我国钢铁消费还没有到达饱和点。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当1个国家的人均GDp到达6000美元、工业化基本完成、第3产业比重超过50%的时候,钢材消费将到达饱和点。钢材消费到达饱和点所需要的3个基本条件我国1个也没有到达,因此未来我国钢铁消费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是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第1,钢铁需求增长速度将放缓。从钢铁消费强度变化的1般规律看,工业化初中期即人均GDp1000美元—2000美元阶段,钢铁消费强度显现快速上升趋势;工业化中后期即人均GDp2000美元—4000美元阶段,钢材消费强度将保持在1个较高水平;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后,钢材消费强度将延续降落。虽然我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是最近几年来单位GDp消费的粗钢量已出现了逐年走低的态势。我国亿元GDp耗钢量2003年为1906吨,2006年为1832吨,2007年为1761吨,2008年又降落至1506吨。随着钢铁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矿石、水、能源和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和国家大力推动增长方式转变,未来我国钢材消费强度还将继续下降,钢铁需求的增速也将逐渐降落。
第2,今后几年钢铁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产能多余压力。从钢铁供给的角度看,未来几年首钢曹妃甸基地、宝钢湛江基地、武钢防城港基地、鞍本钢铁鲅鱼圈基地和黄骅、京唐、日照、南沙等地的大型钢铁基地将建成投产,钢铁产能将会有较大的增长。而从需求的角度看,当前的需求恢复主要是靠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但这类依托财政投资扩大的需求是很难延续的。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将在2010年结束,基础设施投资届时将大幅度减少,并且2008—2010年大范围基础设施建设还会对未来的投资构成巨大的挤出效应,使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低于正常水平。因此,钢铁行业2009年5、6月份以来的繁华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随着钢铁产能继续扩大、钢铁需求增速放缓乃至出现降落,未来钢铁行业依然面临较大的产能多余压力。
第3,钢铁行业的结构性产能多余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2009年以来出现的线材供应紧张主要是由国家大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由于未来我国城市化率的提高极可能保持在1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因此随着这1轮国家大范围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束,线材的需求会有所下降,并将面临巨大的产能多余压力。另外一方面,板材、型材等高级产品需求将向好的方向发展。对板材、型材需求较大的主要是汽车、家电、船舶、钢结构等行业,未来几年这些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国人均GDp水平已到达汽车大范围进入家庭时期,汽车产业将保持较快增长;第2,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的比重多在20%以上,而我国目前钢结构建筑的比例不到万分之1,发展潜力非常巨大;第3,汽车、船舶、集装箱、家电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且竞争力延续提高的产业,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恢复,上述产品的出口将会进1步增长,从而带动钢铁间接出口的增长。
解决我国钢铁行业供求矛盾的对策建议
第1,保持钢铁产能适度增长。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动,机械设备、汽车等主要耗钢行业的快速增长,我国钢铁的表观需求量还会进1步增长。因此,钢铁行业产能应保持适度增长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既要避免投资的过快增长、构成新的产能多余,又避免由于对新增投资的过度限制而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但是国家的产业政策应当吸取2008年底以来出现结构性多余的教训,在具体的产品结构投向上给企业投资决策以更大的空间。
第2,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既是优化钢铁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又是抑制产能多余的主要举措。但是在实行进程中,中央政府虽然提出钢铁行业的准入标准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目标,但是地方政府出于当地的增长和税收斟酌,常常采取变通做法保存这些落后产能。今后1方面要加大对地方政府淘汰落后产能实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另外一方面要对落后产能企业实行严格的差别电价、水价政策,使其在经济上无利可图,迫使其主动退出。另外,淘汰落后产能应当更多以环保指标和能耗、水耗指标作为标准。由于目前以装备范围作为准入标准的做法,常常促使企业采取简单扩充装备范围和产能的应对办法,不但不能减少落后产能,反而致使落后产能的增加。
第3,增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整体设备水平虽然与国外先进水平接近,但是在自主创新能力、工艺水平、质量控制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这就造成1方面大型钢铁企业板材产品的高度同质竞争和钢铁行业的结构性产能多余,另外一方面我国每一年还需要进口700万吨左右的关键品种钢材以满足国内需要。因此,要鼓励和扶持大型钢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型产品以实现差异化竞争。
第4,继续扩大国内外需求。虽然2008年底钢铁行业出现的产能多余已大为减缓,但是未来两年还有大量投资构成新的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尚存在很大的不肯定性。为了保持钢铁行业的供求平衡状态,1方面要继续落实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10大产业调剂和振兴计划,通过国内经济的回暖带动钢铁内需的增长。同时,国家投资重点工程的钢材采购要向大型钢铁企业倾斜,提高大型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另外一方面,钢铁的出口情势依然10分严峻,2009年上半年钢材出口量累计降落65.45%,因此依然要保持当前较高的出口退税率和较低的出口关税,增进钢材出口的回暖。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如何正确判断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多余问题